手机版 欢迎访问大国智造网http://www.daguozhizao.cn

当前位置: 主页 > 机器人

上海新政砸响“发令枪”,人形机器人量产潮来了?

时间:2025-10-27 21:57|来源:大国造智|作者:小露|点击:

  3.jpg

  政策引爆市场,人形机器人站上风口

  10月14日,《上海市智能终端产业高质量发展行动方案》(以下简称《方案》)正式发布,犹如一记“发令枪”,迅速点燃了智能装备行业的热情。文件明确2026-2027年的发展路径,并将人形机器人列为重点方向,其中“能听会道、高情商、强技能”的产品定位迅速引发资本市场强烈反应——某上市公司次日股价即封死涨停,报45.55元/股。

2.jpg

  这一政策不仅为行业指明了方向,更释放了一个明确信号:上海正全力推动人形机器人从实验室走向产业化。市场普遍认为,此次政策落地将加速人形机器人的商业化进程,甚至可能催生一波量产浪潮。

  瞄准产业链短板,核心部件国产化提速

  《方案》的核心发力点直指行业痛点——产业链关键环节的自主可控问题。目前,我国智能装备核心部件国产化率仅为55%,高端市场仍由外资品牌主导。例如,伺服电机、高精度减速器等核心零部件长期依赖进口,而端侧芯片、灵巧手、长续航电池等关键技术的产业化水平与国际领先企业仍有差距。

  上海此次提出的“整零协同”模式,意图通过政策引导和产业联动,打通从核心零部件到整机的创新链路。地方政府将联合企业、科研机构,重点突破高性能执行器、仿生感知系统、AI决策算法等关键领域。若能顺利推进,不仅将提升国产供应链的安全性和竞争力,还可能重塑全球人形机器人产业格局。

1.jpg

  从工业到家庭,服务机器人市场迎来新机遇

  除工业应用外,《方案》还特别强调了人形机器人在消费端的潜力,提出将其从工业车间延伸至家庭场景。这一规划恰好契合了服务机器人的增长趋势——2024年全球服务机器人市场规模已突破350亿美元,未来三年复合增长率预计达18%。

  在家庭场景中,人形机器人有望承担陪护、清洁、教育等多种功能。例如,具备“高情商”交互能力的机器人可成为老年人的生活助手,而具备“强技能”的机型则可能替代部分家务劳动。随着AI、5G、物联网技术的成熟,人形机器人的实用性和性价比将大幅提升,加速其从“实验室展品”向“家庭必需品”转变。

4.jpg

  挑战犹存,技术、成本与伦理问题待解

  尽管政策红利与市场需求双重驱动,但人形机器人的大规模商业化仍面临多重挑战:

  技术成熟度 :目前人形机器人的运动控制、环境感知和自主决策能力仍有限,距离真正的“高情商”交互尚有差距。

  成本问题 :核心部件的高成本导致整机价格居高不下,如何通过规模效应降低制造成本,是量产的关键。

  伦理与法规 :人形机器人在家庭中的应用可能涉及隐私、安全等伦理问题,相关政策法规仍需完善。

  结语:政策驱动下,产业爆发可期

  上海此次政策的出台,不仅为国内人形机器人产业提供了明确的发展路径,更可能成为全球智能装备竞争的重要转折点。随着技术突破、产业链协同和市场需求的三重推动,人形机器人有望在未来3-5年内迎来爆发式增长。

  不过,产业能否真正起飞,仍取决于企业能否在技术、成本和商业模式上实现突破。可以预见的是,上海的新政只是开始,更多地方政策和资本力量或将陆续入场,共同推动人形机器人从“概念”走向“量产”。


非标著本站原创文章,部分来自用户供稿,部分内容和图片来自互联网,不代表本站观点,如果侵范您的权利,请与我们联系删除,QQ: 712637750。 Copyright © 2002-2024 大国智造 版权所有 非商用版本